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孝老爱亲……随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,文明新风荡漾在这座客家古城。
婚嫁引领新风尚
“珠联璧合幸福日、鸳鸯佳偶美景时,今天,让我们共同见证他们人生中最浪漫的时刻……”近日,赣县区客家文化城举行“客家有喜 爱在虔诚”集体婚礼。婚礼现场,23对新人在亲友、嘉宾的注目中,缓步红毯,牵绳、迈火盆、跨马鞍等传统婚礼仪式逐一进行,将传统文化、婚俗礼仪融为一体,在亲友及嘉宾的见证下幸福携手,迈入婚姻殿堂。
我和妻子都是客家人,能参加有客家特色的集体婚礼,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。”新人赖荣舜牵起妻子的手幸福地说。
这一传统客家特色集体婚礼是赣县区倡导喜事新办、婚事简办,用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的缩影。近年来,赣县区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,建立健全体制机制,印发《赣州市赣县区深化乡风文明行动(2022—2024年)实施方案》《赣县区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“十个一”行动工作方案》,通过开展一次大讨论、编演一台节目、创作一首童谣、收集一组家风家训、拍摄一部微视频、打造一个典范村、制定一份村规民约、举办一场集体婚礼、签订一份承诺书、开展一次集中整治等“十个一”行动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激发文明新活力
在赣县区文昌社区大榕树下,文明实践员谢辉兰正在讲述自家“厚养薄葬”的真实事例,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反对铺张浪费、摒弃陈规陋习、弘扬时代新风。“老人在世时多尽孝多陪伴,比什么都重要。”听完讲述,居民刘晓庆率先发表了看法。
文昌社区通过LED滚动显示屏、宣传栏、横幅标语、入户宣传、集中宣讲等多种形式宣传文明新风,引导广大群众积极遵守居民公约各项制度,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。“我们社区还推行积分管理制度。居民参加学习培训、志愿服务、环境整治、弘扬移风易俗等活动所获得的积分,均可到‘积分超市’兑换所需的生活用品。”文昌社区宣传干事杨雨波介绍。除了建立积分超市外,该社区同时还开展“最美家庭”“好公婆”“好媳妇”“道德模范”等评选活动,通过榜样的力量,引导群众见贤思齐。
近年来,赣县区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,引导群众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,有效激发居民参与自治管理的热情,激发文明新活力。
乡村焕发新气象
走进赣县区南塘镇船埠村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以书为造型的“书香船埠”雕塑,不远处还有孩子在比赛背诵古诗词,崇文重教、耕读传家的风尚处处可见。
船埠村是远近闻名的“博士村”,秉持诗书继世、耕读传家的传统,靠着“孝顺父母,尊敬长上,教训子孙,毋作非为”的训诫,子孝孙贤、邻里和睦,励学成风。1100多人的小村庄,先后走出了8名博士、18名硕士、125名学士。家训有弘扬,传统有延续。为颂扬学风、立德树人,该村开展“颂乡贤、学乡贤”活动,还设置了博学榜,激励船埠学子牢记“勤奋”“精进”,将崇文重教、尚学上进的传统发扬光大。为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紧跟时代、走在前列,船埠村更是开设线上“书香大讲堂”,录制短视频分享至村务公开群、党员群、亲友群及抖音平台,不断扩大移风易俗的影响力、覆盖面。
夜幕降临,南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各个“摊点”前排起了长队,一场文明集市活动,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“赶集”。台下欢歌笑语、人头攒动,志愿者们给群众宣讲政策,还开展健康义诊、义剪、缝补、普法宣传等活动;台上,好人宣讲团带来的故事感人肺腑,一个个精彩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。
近年来,赣县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阵地,将志愿服务和移风易俗有机结合,通过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、好人宣讲团,因地制宜推动各乡(镇)、村(社区)开展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志愿活动和文明实践活动,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健康、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。